中國,從來不缺故事!
從《三國演義》到《水滸傳》,
從《七劍下天山》到《射雕英雄傳》。
中國人,從來不缺夢想!
從《紅樓夢》到“中國夢”,
從陶瓷大國夢到陶瓷強國夢!
然而,一個延續千年的中國陶瓷人的七彩夢卻少有人知。
千百年來,中國陶瓷人一直有一個夢想,一個七彩的夢想,以景德鎮陶瓷為代表的國瓷,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想盡各種辦法來實現陶瓷釉面裝飾的絢麗多姿,七彩繽紛。然而,要實現七彩繽紛,就必須要突破紅釉,因為紅黃藍是主要基礎顏色,而紅釉卻是一個千古未解的難題!
在景德鎮流傳著這樣一個凄美的傳說。
明宣德年間,有一天皇帝穿著一身紅袍,偶然從一件白瓷旁邊走過,突然發現白瓷被染成紅色,格外鮮艷奪目,于是皇帝傳下圣旨,命令御窯廠馬上燒出這種紅色瓷器。然而由于銅紅的呈色極不穩定,在燒制中對窯爐的氣氛又十分敏感,稍有變異便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常常很多窯都難以燒出一件通體鮮紅的產品,所以要得到比較純正的紅釉十分不易。正當窯工們屢燒不成眼看限期已到,就要大禍臨頭時,其中一位窯工的女兒得到神仙托夢,要她投身熊熊燃燒的窯爐之中,以血染瓷便可成功。于是她勇敢地投身入窯,只見一團熾烈的白煙騰空而起,滿窯瓷器皆成紅色。這個傳說雖極富傳奇色彩,但如此悲壯的故事,充分說明紅釉燒之不易,后人遂以“祭紅”命名宣德時期的一種特殊紅釉瓷,即以此紀念這位傳說中的烈女。
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在眾多色彩斑斕的瓷器中唯獨沒有大紅色高溫紅釉瓷,這是因為紅色釉不耐高溫,燒制非常困難,有“千窯一現”、“十窯九不成”之說。因此燒制大紅釉成為世界史上一道千古難題,更是歷代能工巧匠們的夢想。
在明清時期,雖然出現了轟動一時的鈞紅、銅紅、鉛紅、郎窯紅、豇豆紅,特別是鈞紅,呈色雖屬于紅釉范疇,但嚴格說是在具有蛋白石般光澤的青色釉面上,雜以紅色、紫紅色,或深、或淺、或呈斑塊狀、或是放射狀,并非通體紅色。而郎窯紅色彩雖然是最鮮艷的一種,結束了明代以來近二百年紅釉瓷哀落的局面,使我國陶瓷的彩釉裝飾出現了更加繁榮的局面,但有一個關鍵點,是紅色極不穩定,而且紅色達不到大紅。
世界性的技術難題
時間進入到公元2010年,在建筑陶瓷行業,意大利、西班牙開始出現了噴墨印花技術,并開始進入中國建陶行業。從技術原理上講,噴墨打印可以達到打印出與圖片一模一樣的瓷磚產品的效果。然而,沒有大紅墨水,打印出來的結果是色彩偏淡或者是失真。國外墨水鼻祖對此也是一籌莫展,組織了很多科技人員攻關,至今依然沒有取得突破。而作為陶瓷“祖宗”的中國,從宋代以來,紅釉就一直是所有陶瓷人心中的痛,更遑論墨水。
難點在哪里?
高溫的大紅色釉已經難以做出來!
而墨水要求磨細到亞微米甚至是納米級!還能燒出大紅色??
納米是個什么概念?是1mm的100萬分之一。打個比方,就是一根鉛筆芯直徑的100萬分之一。從技術原理上講,顆粒越細越容易氧化,在瓷磚高溫燒制時,溫度達到1000℃以上就沒有顏色了,而我們的瓷磚在窯爐中燒成的溫度要達到1120℃以上,要做出高溫大紅墨水就難上加難。國外的專家不是不想做,從墨水成功應用后一直組織技術攻關,但就是做不出來。(據傳國外近幾個月才做出“粉紅色”墨水)
高溫陶瓷大紅墨水成了世界建陶行業的一個制高點!
不服輸的中國陶瓷人
經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陶瓷大國,并且占據了世界建陶60%的份額。但是,我們還不是陶瓷強國,因為一些關鍵的陶瓷裝備、工藝技術,我們都跟在意大利、西班牙后面亦步亦趨,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陶瓷人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敢闖敢干,以科達潔能、中窯企業、金剛企業為代表的國產陶瓷技術裝備企業堅持自主研發,陶瓷裝備在大范圍內實現了完全國產化;而在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墨水推出3-4年后,道氏、明朝科技、國瓷康立泰、邁瑞斯、色千、匯龍、三陶等優秀的中國陶瓷墨水企業也完全突破了關鍵技術,使陶瓷墨水不斷國產化,2015年已經達到了國產化70%的不俗業績。
但是,在這個國產化進程中,在高溫陶瓷大紅墨水這個攔路虎面前,所有的企業都一籌莫展。
國外做不出的,中國陶瓷人就一定做不出嗎?
一個不是專業做墨水的企業,中國建陶行業以創新聞名的瓷磚生產標桿企業---廣東宏宇集團瞄上了這個世界性的技術高地。2013年,以余國明為帶頭人的宏宇集團技術創新團隊決定要攻克這個世界難題,因為他們有“高溫大紅釉面磚”和“高溫大紅基印花釉”研制成功的基礎和底氣。(2013年3月22日,廣東省科技廳組織國內頂尖的陶瓷專家組,認定了宏宇集團的“高溫大紅釉面磚”為“國際先進水平”。2014年10月25日,中國建材聯合會組織的專家組又一致認定宏宇“高溫大紅基印花釉的研制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但是由于沒有研發生產過陶瓷墨水的經驗,對墨水生產不熟悉,找誰合作呢?多年的產學研合作,使宏宇人自然地想到了景德鎮陶瓷學院。經過溝通,陶院告訴宏宇集團,國家科技部和廣東省科技廳都將“發色鮮艷的墨水”列為科技攻關項目,景德鎮陶瓷學院自己也有這個科技立項,于是雙方決定聯合攻關。陶院方面以材料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汪永清為項目帶頭人,生產企業方面以宏宇集團瓷片廠廠長余國明為項目帶頭人。2013年10月,雙方簽訂聯合研發合同,從這時開始,強強聯合的兩大技術團隊向這個建陶行業的世界技術高地發起沖鋒。
宏宇集團副總經理歐家瑞(右二)、瓷片廠廠長余國明(右三)、市場總監王勇(右一)前往景德鎮陶瓷學院與材料學院副院長汪永清交流溝通大紅墨水的研制
艱苦卓絕地探索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憑著當時的愛國熱情,一時地沖動要攻克世界技術難題,實現一個中國陶瓷人千年的夢想,想一想說一說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從哪里下手?
雖然有“高溫大紅釉面磚”和“高溫大紅基印花釉”研制成功的基礎,但那畢竟是釉料,和墨水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權衡左右費疑差,萬事開頭難。
產學研團隊發現,做墨水,原料要磨得很細,要達到納米級,最少要達到2μm以下。諳熟技術原理的產學研團隊知道,要突破這樣高難度的關鍵技術,肯定不能走別人走過的常規路子,得另辟蹊徑。
入手的方向是最關鍵的,產學研團隊分析所有能發紅色的顏料,雙方確定選出最能發大紅色的“鎘硒紅”作為發色色料。然而鎘硒紅色料發紅色是靠包裹,包裹物在高溫下保護硫硒化鎘不被氧化,能發紅色。但墨水要經噴頭噴出,就一定要磨到2μm以下的細度。磨到如此細,包裹物早就不存在了。怎么辦?產學研團隊想到了在研發“高溫大紅釉”和“高溫大紅基印花釉”中積累的技術經驗。釉面磚的紅釉也要磨,大紅基印花釉磨得更細,它們都能發出大紅色。細度磨到2μm以下,按原來的做法還能發出大紅色嗎?余國明向筆者透露了他當時的想法。
根據這個經驗,產學研團隊決定以“高溫大紅釉”和“高溫大紅基印花釉”兩大項目研發成果為基礎,沖擊世界陶瓷高溫大紅范疇的最難點----高溫陶瓷大紅墨水。確定了這一研發方向后,產學研團隊雙方商定,由宏宇集團負責調試不同的配方,研制具有“二次包裹能力的基礎釉料”寄給陶院。陶院負責把基礎釉料和鎘硒紅色料磨成不同細度,再按不同比例混合,用水調勻試燒看顏色。這樣,沖擊世界難題的第一關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關就落到了宏宇集團技術團隊的身上。
然而,雖然“高溫大紅釉”與“高溫大紅基印花釉”都能在1120℃的爐溫下,穩定燒出大紅色,但畢竟鎘硒紅色料要做成墨水,必須磨細到2μm以下才能順利通過噴墨機的噴頭。和前期的兩個項目相比,墨水的難度相差的不是一兩個數量級。
余國明團隊研制出多個配方基礎釉料,寄到陶院試燒,結果都失敗了,試樣全是白色。再按照燒出顏色的變化進行調整,還是失敗,只是試樣有點發黃……
世界難題畢竟是世界難題,事情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順利。
2014年3月,宏宇研發骨干把再次調制好的基礎釉料帶到景德鎮陶院,直接和汪院長團隊一起試驗。試驗結果仍然失敗!試樣完全沒有大紅色,只有一點點粉色的影子。
項目組一起研究討論,看資料、看錄像、分析數據,雙方都不得要領。
整個產學研團隊一下子陷入困境!
這個時候,宏宇的老板梁桐燦來電話給予了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搞科技攻關,不要怕失敗,這點損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現在要靜下心來,理一下思路,看方向有沒有錯,確定技術思路后重新再來,不要怕挫折!
項目組重新看試樣顏色,回顧國內某個團隊用同樣的辦法做,據說磨了兩個小時,就完全沒有顏色了。而自己的試樣是磨了四個小時,細度達到2μm以下的,雖然沒有發出大紅,但卻發出粉紅色啊!這不就說明自己的研發方向沒有錯嗎?不要放棄,再調整配方!
善于協調的宏宇集團市場總監王勇建議集團副總經理歐家瑞帶領科技攻關小組去婺源散一下心。贛南的3月,正是這個美麗的中國鄉村漫山遍野油菜花初開未盛的季節,充滿了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黃花三月婺源開,興致濃濃北贛來。不為蕓苔山漫艷,只緣紅墨色消埋。攀山數度逢狼虎。赴院多回蕩霧霾。待到春風吹漾遍,金花燦爛展胸懷!”(悟變恒《七律?紅墨與花海》)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研發的艱辛,同時也顯示出產學研團隊對項目的成功充滿必勝的信心。
產學研團隊靜下心來,分析失敗的原因和近半年的研發心得。他們發現,基本方向是對的,現在的問題是必須重新研發一種基礎釉,能二次包裹磨得很細的鎘硒紅色料,使它在燒成的過程中不被氧化。
一切從頭再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是局外人所不能體會的。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攻關,2014年5月中旬,汪永清院長興奮地告訴宏宇集團,新研發的樣品終于燒出了大紅色!
“ 千方試遍終呈色,贛北傳言。雨過春天, 燦爛蕓苔初見嫣。”(悟變恒《采桑子?大紅墨水料顯色》)。在研發高溫陶瓷大紅墨水的艱苦征程上,宏宇和陶院人終于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且是關鍵的一步!
步頻密,爭高地
基礎釉料的研制成功,極大地鼓舞了產學研團隊。但實現了第一步,那僅僅只是一個開端,要想把它真正做成高溫陶瓷大紅墨水,還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題。把基礎釉包裹鎘硒紅色料與溶劑混合去磨,才能做成真正的墨水。
此時又出現了一只意想不到的攔路虎---色料、基礎釉料的細度與發色、懸浮之間的矛盾。原料磨得越細越容易懸浮,但會直接影響發色;越粗越容易發色,但懸浮不好,會沉下去。最少要保證7天不沉淀,怎么解決?
這一輪的科技攻關漫長而單調!
用不同的溶劑磨,看懸浮效果、看發色變化……
把基礎釉料和色料磨成不同細度看懸浮、發色的變化……
基礎釉料和色料一起磨和分開磨的變化……
經歷無數次失敗后,終于研制出了放置一周時間都不沉淀的高溫陶瓷大紅墨水樣品。可是產學研團隊細心地發現,這個樣品的最上層出現了約2mm的清清的液體。追求完美的汪院長說:“現在只剩最后一個難題了,我們一定要把它吃掉!”下定決心繼續調試……
2015年初夏,終于研制出初步滿意的高溫陶瓷大紅墨水樣品。
接下來就進入了“高溫陶瓷大紅墨水”研發的最后一個階段——上機噴墨打印。在生產線上試驗,會直接影響生產,必須有專門的試驗噴墨機。于是宏宇集團老板梁桐燦不惜成本投入,委托了噴墨機生產企業---新景泰公司專門研制了用于科技試驗的小型噴墨機,在宏宇集團工廠進行生產性試驗。
2015年7月,第一次上噴墨機試噴,遺憾的是連墨水都噴不出來。
“我們做噴墨墨水可以說是沒有經驗的,第一次做出的墨水樣品就噴不出來。噴不出來以后,我們就發覺我們的墨水性能跟目前市面上的墨水有很大的差距,一個就是表面張力,一個就是流動性,因為我們剛開始以為只要做出墨水就能上噴墨機去打,哪知道還要考慮那么多影響因素。表面張力跟流動性對噴頭的適應能力要非常吻合,連溫度都有影響。”余國明向筆者透露。
在經過科學分析和多次調整后,第二次雖然噴出來了,但大紅墨水噴印產品高溫燒成后紅色很淺,達不到大紅的要求。
不斷失敗并沒有使研發團隊悲觀,一路走來已經克服了無數困難,他們相信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
七月流火,人本身就煩躁而難耐。而當時的中國建陶行業大環境也開始步入二十年難見的大蕭條。由于多年來的高速發展,整個行業產能產量嚴重過剩,加之國家大的經濟環境進入了“新常態”,一波接一波陶企倒閉潮襲來,建陶行業傳言四起,陶瓷企業面臨歷史上最嚴峻的行業寒冬。
無獨有偶!
那時,宏宇和景德鎮陶瓷學院的產學研團隊又聽到傳言,國外墨水企業也在緊鑼密鼓地攻關高溫陶瓷大紅墨水,并且已經研發出了“粉紅”墨水。
“狂風雷暴轟隆,逆流沖,驚見浪花翻滾叫哀鴻。步頻密,爭高地,墨鮮紅。滄海沉浮安逸不從容。”(悟變恒《相見歡?步頻密》)這是當時攻關人員下決心加緊研發心態的真實寫照。
一定要在國外研制成功之前搶先占領這個技術高地!整個產學研攻關團隊堅定了信心,加緊研發。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摸索中,頂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宏宇集團與陶院整個攻關團隊積極協作,在之前成功解決技術難題的基礎上,重新調整配方,在關鍵的如何燒出大紅色的技術領域一小步一小步地前進。
宏宇集團瓷片廠廠長余國明(前排左三)與景德鎮陶瓷學院材料學院副院長汪永清(前排左二)現場指導大紅墨水上機噴墨試驗
墨鮮紅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在歷經多次“成功一小步又失敗一次”的反復折騰中,由噴不出,到解決噴出;由不顯色到只顯粉紅色。在這種沒白天沒黑夜的不厭其煩的重復實驗中,通過不斷的積累,由量變到質變,2015年10月13日,終于取得重大突破----高溫陶瓷大紅墨水上機噴燒出大紅色!
這一次,宏宇集團攻關團隊和景德鎮陶瓷學院汪永清攻關小組保持了謹慎的喜悅,他們反復試驗各種類似大工業生產條件下的情況,完善各種技術細節,最終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模仿難成完璧,新創會出金懿。紅墨艷瓷花,陶業古國專利。爭氣?爭氣!人類美居春意。”一首《如夢令?爭氣》讓產學研團隊為國爭光、為全球陶瓷人爭光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中國陶瓷人從創一代開始,一直就懷揣一個產業報國的夢想,一個趕超西方強國的夢想,一個陶瓷七彩的夢想。而“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全世界最好的瓷磚”,這是宏宇人的宗旨。“老百姓買得起”就意味著我們要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實現完全的國產化,才能降低成本,給老百姓以實惠;那么“最好的瓷磚”,指的就是質量和裝飾效果。今天,這個夢想終于看得見摸得著了。筆者從宏宇集團了解到,高溫陶瓷大紅墨水已經申請了國際PCT專利,中國陶瓷人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再回世界之巔
高溫陶瓷大紅墨水的突破,是世界陶瓷史上的大事,是當前在這一領域中國陶瓷人的獨創,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從唐三彩到鈞紅,從青花到郎窯紅,中國陶瓷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世界陶瓷史上再次書寫了光彩絢爛的一頁。21世紀的今天,中國陶瓷人終于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攻克了西方陶瓷強國至今未能攻克的高溫陶瓷大紅墨水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大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中國陶瓷人的志氣。這一成就再次在世界的陶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成就,絲毫不亞于古代鈞紅、郎窯紅的出現在行業的歷史意義和高度!
“風雨霧霾曾記?迷路披荊爭氣。看燦爛蕓苔, 笑臉靨顏如蜜。春意, 春意。陶業此回增藝!”這一天,宏宇集團技術研發團隊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攻關小組歷經3年的科技攻關,高溫陶瓷墨水上機終于噴燒出大紅色,突破了世界性的技術難題,并應用于實際生產,為中國陶瓷人爭了光。
確實,在陶瓷墨水領域,從國外技術封鎖,到中國陶瓷人勇于自主創新,中國陶瓷墨水已經從2010年的全部靠進口,到現在墨水國產化已經普及并搶占國內70%以上的市場份額。時間之短,效率之高,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完全控制,這在我國整個經濟領域都不多見。如今,隨著宏宇集團高溫陶瓷大紅墨水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陶瓷墨水領域已經居于世界前列。這是在陶瓷行業大轉折時期,中國陶瓷人再一次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信號;是行業市場低迷時期,中國陶瓷人通過科技創新,打造世界范圍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鮮明體現。五千年陶業史,泱泱大國,今天終于可以在家居建材裝飾領域實現全彩噴墨的高清效果。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妝點此江山,今朝更好看!“待到春風吹漾遍,金花燦爛展胸懷”,這是中國陶瓷人的驕傲!
陶瓷七彩夢,陶瓷強國夢,中國陶瓷不朽!
(文/楚才)
特別關注:2016年1月9日上午,宏宇集團與景德鎮陶瓷學院合作研發的“高溫陶瓷大紅墨水”科技成果鑒定會將在佛山石灣賓館三樓金輝廳隆重舉行!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將組織當今陶瓷行業最權威的專家對這一重大創新成果進行技術鑒定,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陶瓷人的創舉煌煌耀世的一刻!